历史画的优劣,除了画家对主题抉择“得当”外,还在于人物形象的刻划。所谓形象决非仅仅指脸面五官像和不像的问题,看看小鸟“标本”、 “蜡像”人物,都很像,却总感到不 “真”,就是因为“标本” “蜡像’缺乏生物最最重要的一点一一活生生的”生气“,一种鲜活生命的灵动感。画家在刻划人物时,通过面部表情,肢体动作,根本目的是为了揭示作品中人物的神情、气质、素养个性,就是前人所谓以形写神的”传神“问题。
《胸怀五湖四海》是七十年代,冯一鸣为天津历史博物馆创作的历史画,描写主席对第三世界的关切,但创作过程一波三折很不顺利,仅管画家画得十分投入,历时两个多月才完稿,大家反映也较好,认为主席画得“像”,但画家本人却十分沉闷,感到画面人物整体给人一种呆板僵硬的感觉,缺乏活生生的生命感,不能传神,空具酷似的五官是没有意义的,是塑造人物画的大忌。沉思两天后,画家竟然将费时两个多月方完成的稿子废弃了,换了新纸,重新打稿,对主席的脸部表情、角度都作了根本性的改动。头部和身躯的方向也作了错位处理,又是一个半月过去了,才正式完成,果然经过二次大改,人物生动了,主席那种沉思,庄重又不失儒雅风度跃然于画面,大家也都为画家高兴……其中一位搞摄影的小迟,对画中主席手上的一支点燃香烟啧啧称赞,说;画得太逼真了,对此画家却又一次沉默了,画家又关起门来,对大家称赞的香烟作了再处理,用海绵、羊毫上下擦洗重新着色勾勒,原来画得好好的香烟改得暗淡了,模糊了,但人物确突出了,有人对比感到惋惜,但画家却说,如果观众第一眼先看香烟,而忽略画面主体人物,这说明作品主次不分,决不能让次要部分夺了主要人物的位置。
冯一鸣对《胸怀五湖四海》的这二次大改动基本上是改掉了观众叫“像”的部位,但画家认为,为了整体效果,为了突出作品主体丢弃局部一些亮点是必要的,这是一种全局观念,也是一种勇气。还需要提到一点的是,被画家废弃的第一幅初稿,以后流入社会为市场所追捧,还拍卖出天价。但画家却淡淡说;这不是我送拍的,塑造好“传神”人物,才是我的追求。
Copyright Reserved 2000-2025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
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(粤)B2-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(粤)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
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-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
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[2018]3670-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(总)网出证(粤)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